1. KPI之一 —— 公关活动策划执行
近几年来,酒店公关人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很多公关人被动增加了“广告公司”的属性,不仅要做内部各种产品的推广,还要做公关活动,但并没有公关公司支持,一切都要靠自己,写策划案、做预算、拉赞助、活动前期宣传、活动落地执行、活动后期宣传、微信微博配合公关活动的运营等等,整个公关部就是一家广告公司。一年做多少场公关活动便是考核公关人的KPI,要说这个KPI合理不合理,笔者认为部分合理,但前提是,每场活动的目的要合理。如果是毫无意义的活动,或者仅仅是因为领导要求做而做,便是鸡肋。
2. KPI之二 —— 餐饮推广和收入
要说公关人需要做活动而拥有了“广告公司”属性,大部分人还能够接受,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关人还被动增加了“餐饮推广”和“销售”属性,如果说酒店预算有限,将餐饮推广的工作并入到公关部,即使不加编制不加薪水,很多公关人也是可以勉强接受的(毕竟大多数公关人都很佛系,推什么不是推?),但很多领导要求公关在推广餐饮的时候承担餐饮收入任务KPI,一个月几十万,一年几百万,相当于2个宴会销售的任务总和或一个餐厅的收入任务,这几十万几百万的数据又来源于哪里呢?很尴尬,仅仅是领导根据过去几年的餐饮收入数据加上几个百分点得出,即使过去几年里公关并没有任何餐饮收入任务的KPI数据做参考,领导也会直接甩这个他们认为合理的KPI给公关去背,至于完成任务后是否有奖励?很遗憾,没有。笔者不得不说,这是不合理的KPI,如果公关是公关,他们有自己该有的职责和工作内容。如果非要给公关加上“销售”属性,也需要考虑任务和奖励相匹配,如此只有任务没有奖励的KPI,只能用“蜜汁尴尬”四个字形容了。
3. KPI之三 —— 广告投入带来的收益:投放前先问公关什么时候广告费可以赚回来
很多管理层认为,投了广告就必须有回报,这个思路本来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你要求公关人投了广告后就立即又收入,就有问题了。首先,投广告先需要先了解清楚投放的目的,假如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,也一定要知道,销售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曝光,很多酒店的领导直接跳过曝光这个重要环节,只看收益回报,假如一次投放有非常大的曝光量和点击量,但是成交的订单不多,领导就会直接下结论说这个广告投放的很失败,这个广告渠道没有用,根本不看曝光量和点击量,不思考转化率不够高是否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或者是落地页的问题,也不理解广告投放本来具有的时效性,给公关设置的KPI仅仅是广告投放结束后为酒店带来的收益,这样的酒店,笔者认为其实你们需要的不是公关,只要把所有人换成销售即可。
4. KIP之四 —— 微信微博粉丝数增长量
关于这个KPI,笔者想推荐一篇文章给所有酒店的管理层阅读。
文章标题:《是时候抛弃那些虚荣的营销指标了》(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数据官)
对于很多酒店管理层所持有的“2K能找自媒体”、“2W能找咪蒙”、“20W能做刷屏案例”、推广只需要公关刷脸的想法,笔者在此奉上以下文章截图(文章来源:网站分析在中国:花钱嫌贵,免费嫌慢,你咋不上天呢?)
反思:酒店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?
面对这样的问题,抱怨是没有用的,不如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?当然笔者不才,以下内容也非学术文章,所持观点仅为自身看法,目的在引领思与变,所以请“杠精管理层”和“认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洞晓宇宙奥秘的管理层”可以直接关掉,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转发朋友圈并且diss我们,让更多人看到,笔者也是很开心的。毕竟相信聪明人还是占大多数的。
大环境(非学术探讨,仅供思辨,杠精请回避)
很多酒店处于被地产捆绑的重资产和重负债状态,很多这类酒店前期投入,所使用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来自银行贷款,加之酒店产品同质化严重,管理层不思进取,故步自封,市场竞争激烈,短期效益难显。
很多酒店处于2/3/4线城市,就是当时为了满足当地有关部门“修建五星酒店和高档商场才给政策倾斜”的要求,同时不可避免的,国人那“倍儿有面子”的虚荣心理作祟,导致一些酒店超过所在地消费水平,运营后价格达不到其品牌平均水平,导致拼命缩减预算,进入恶性循环。
管理者(非学术探讨,仅供思辨,杠精请回避)
很多酒店掌舵人缺乏“时刻保持学习”的能力,普遍存在“吃老本儿”的心态,酒店属于传统服务业,“经验”固然重要,但时代的发展被迫使得每个人都需要保持活力,不断进步和调整自己。心态较好的这类管理者,会懂的一定程度放权,任用新人,但另一部分则表现出“质疑团队”、“质疑消费者”、“质疑市场”的态度。
随着近几年的酒店井喷,新酒店开业速度远超管理人员成长速度,行业氛围浮躁,其实没有经验并不要紧,要紧的是因为“拔苗助长”,很多管理者“品性和作风”的问题相当大,这就导致很多酒店被弄的乌烟瘴气。
国内很多酒店人无论是在品牌管理、营销意识还是管理方式上,都存在诸多问题,甚至可以说相当薄弱。
消费者(非学术探讨,仅供思辨,杠精请回避)
“消费升级”的同时,也存在普遍“消费降级”的出现,经过多年市场的“洗礼”,消费者变得更加“精明”,更加“理智”,“交智商税”这件事情,会越来越少的出现在新一代消费者身上。
KPI到底应该怎么设置才合理?
KPI本身没有错,合理适当的KPI起到的是积极作用,但盲目或者超出现有市场团队承受范围去加KPI,则会得不偿失。在此仅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,每个酒店自身情况不同,所以适用于否,请自行判断。
建议一:重引导和调整,给予时间过渡,勿本末倒置
优化工作环节,简化流程,为市场部团队争取更加高效的工作氛围,设立“调整期”,慢慢调整市场部的工作内容,引导并培养“收益导向”的意识,但不可违背部门原本职责,把市场部转变为“收益导向型部门”。
为什么这样建议?原因是酒店市场部长期处于人手短缺的状态下,多数酒店只配备1个市场传讯经理/总监,1个主任,1个美工,更有甚者只配备2个人,而这2个人的工作量却不小,加之酒店管理环节冗长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要求市场传讯精细化运营,实属不易,能否做到,想必“做过市场传讯”或深入了解过市场传讯的GMs和DOSMs心里十分清楚。在这种情况下,直接给予销售任务等KPI,对于酒店营销板块的精细化运营和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,并没有太多积极作用,与此同时,管理层又要求酒店市场部要有创意、有想法,试问在重重压,精疲力竭之下,如何做到交流、学习、思考?如何优化他们的工作?连业绩和每日的会议都应付不过来,市场部的团队又如何达到管理层的要求?
另一方面,预算又极度短缺,某些国际连锁集团的区域旗舰店,年底奖金有4倍工资之多,但投放在营销方面的预算却寥寥无几。“没有预算”“靠消耗人脉完成任务”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,试问在这种情况下,市场部团队如何完成KPI?什么?你说向蜜鸟金房卡和直客通的销量很不错?笔者只能说,你对这几个技术服务平台都未理解透彻,他们是提供技术服务,并不携带任何流量,你认为他们在帮你销售,那你就太不专业了,所有通过这些平台获取的收益,不过是在利用粉丝经济原理收割”用户红利“。
建议二:重培养,重激励
对于酒店市场部团队,各位管理者可以扪心自问,在过去的一年里,送他们出去培训过几次?(笔者指的可不是集团总部组织的内部培训)而是市场上比较有价值的互联网营销培训,酒店肯花几万十几万去买奖项,就不能花几千元去送员工参加新互联网的培训?这些培训的内容,不仅可以作用于当下,立即开阔市场部团队视野,提升其能力,更可以加强他们对酒店管理层的忠诚度,员工在一个公司,无非需要的就是2点“薪酬(钱)和发展前景”,酒店行业的“薪酬”在整个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,那么如果“发展前景”再无法满足,你还有什么理由责怪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忠诚度?
与此同时,笔者见过有酒店的市场部靠自己运营微信社群1个月餐饮收入几十万,远超其他销售成员,但酒店却没有任何奖励机制给予认可和激励,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,因此笔者建议管理层给团队加KPI的同时,也思考一下如何激励他们,而不是做甩手掌柜,分配KPI这件事不难,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也知道一个月要卖多少煎饼果子,所以作为拥有“多年资深经验”的管理者们,是时候开动你们的脑筋,想想如何合理的安排这件事情了。
建议三:重技术,重革新
现在酒店营销意识、理念以及技术非常之差,其落后程度足以让其他在营销领域走在前面的行业汗颜。管理者在加KPI之前,有没有想过诸如“来酒店的消费者都是谁”“除了他们的基础社会信息(年龄/性别/地域等)之外,你还了解他们什么”“是否具备CRM系统或者针对餐饮板块是否具备CRM的能力”“每次做完营销活动之后,参与的用户数据是否有沉淀、是否有储存、是否可以被深度开发和利用”“怎样在酒店的会员生命周期内发掘最大的价值”等问题?
在预算跟不上、人员跟不上、意识跟不上的大环境下,技术上不革新、不投入,只靠低价销售,能长久吗?因此笔者建议,在技术上,寻求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加入,投入少量资金,开发餐饮CRM系统,或利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的资源,小范围、深层次地试点并发掘数据的力量,尝试新的技术和营销方式,寻求突破。(笔者将通过其他文章分享酒店应该如何进行技术革新,加强对数据的应用,在此篇幅有限,不做赘述)。
结束语
说了这么多,笔者认为,酒店市场部的转型是一定的,且正在发生,但整个部门的功能在转型的同时,不可本末倒置,而且需要时间。管理层需要做的是,慢慢给予引导,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,给予时间培养和激励,而不是一味地加KPI。我们相信能够“倾听并反思”的管理者,未来一定会比那些“自以为是”的管理者走的更远,也更成功,最后希望这个行业的市场营销,能够脱离“奇葩”的印象,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。